24小时留学热线 027-87258973
美国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美加留学 > 美国留学

美国人在怎么学习——图书馆

2012-07-27 11:12 作者:admin 浏览:
                   哥伦比亚大学 东亚研究系在读研究生杨同学
 
    “美国人在怎么学习”这个主题本来是想写出一个小系列的,结果开完头后,生活就被学习和工作占满了,偶有闲暇,也宁愿看个鬼片,听首流行歌曲,看集“xx来了”(嗯,我是个低级趣味的人。。。),或者仅是发呆,对冲下脑袋里膨胀的信息:理论,史料,观点,派别。。。。。。熬到学习的尾声,压力渐渐小了下来,终于有心思重回这个话题,和亲人朋友回忆下我的校园生活。
 
 
 
    这次想写写学校的图书馆。
 
 
 
    写这个话题,也源于一个小插曲。
 
    这段时间为了准备毕业论文(民国早期的都市女性时尚),我基本泡在图书馆二十世纪早期出版的资料中去找史料,而当时的报刊杂志,譬如上海的《申报》,广州的《民国日报》,还有《良友》,《玲珑》这些小资的杂志,都是我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有一篇很重要的评论,我只在其他学者的文章中见过只言片语,却怎么也找不到全文,于是抱着一丝希望,用学校图书馆的inter-library loan system (校际借书系统)去找这篇文章 (发表在1920年3月3号《民国日报》上的提倡女子剪短发的名为《剪发的毅力》的短文)。申请的时候基本不抱希望(差不多一个世纪前的报纸上的一篇小短文,又是汉语的,觉得在老美的图书馆找到的可能性很小),结果一个星期后学校邮箱提醒这篇文章到了。于是在感叹学校图书馆的功能强大之余,不禁想对哥大的图书馆做个大概的介绍。
 
 
 
    其实图书馆在我的校园生活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不过之前在国内,它的主要功能是:自习和吹空调。使用到它的真正功能---提供需要的图书资料,这一点几乎没有用过。当然也许是我那个年代的关系,学校的图书基本都属于文物级的。
 
 
 
    哥大这边的图书馆各有特色,刚来的时候找图书馆跟寻宝探险一样。因为校园面积很小,不少图书馆只能往地底下发展。记得刚到东亚系时,一进系图书馆,发现就小小一层,书也不多,绝大部分还是字典和期刊,当时心里还很失落。但是在图书管理员的带领下,才发现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方有一道电梯暗门,进入之后才发现原来地底下还藏有4层,那里才是书的海洋,不禁大为赞叹。
 
 
 
    学校的地图上一共标有19个图书馆。屈指一算,我真正去过的才8个:主要是校图书馆Butler Library和系图书馆East Asia Starr Library; 由于我的主要领域是女性研究,哥大附属女校的Barnard Lheman Library也是频繁光顾的;街对面的国际关系学院SIPA的Lehman Library有丰富的国际关系藏书;Avery Library主要是艺术类;神学院Burke图书馆有我需要的哲学类书籍;学习拉美的女性运动时,关于社会学的很多书去social work 学院的图书馆借的,商学院的图书馆有不少供小组讨论的房间,所以做study group的时候也去过那里。。。
 
 
 
    现在说到图书馆的功能。
 
    首先是借书。1.借书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你能拿多少,它就给你多少。而且绝大多数图书馆是能借一个学期,除非中途有人要借同本书,就会recall催你还书。2. 对我们穷学生来说,教科书的费用对我们的经济情况无疑是雪上加霜。美国的书是名不虚传的贵,就算不看货币符号,数字也不可思议的巨大。很多书薄薄一本,也二三十美元,经济系法律系的不少书籍都是百元以上。不少人都去买二手书,说实话我连二手书也买不起或舍不得买,因为并不会便宜很多。但是好在,所有书单上要的书,各系的图书馆是一定会都备齐的,当然数量有限。于是,开学的一两个星期,我会狂奔在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将老师书单上的必备书籍一网打尽,要是书已经被借出了,我也会绝不心慈手软的recall回来。有时资源有限,不少书籍会收到reserve(预留)区,也就是每本书每次只能借两个小时,或者下午3点后能借出保留整晚. 对于此类书籍,我在战斗中也总结了宝贵的经验 :下午3点后借出,狂奔去butler图书馆或avery图书馆的影印室,整本影印(免费),然后利用每周的打印额度(免费)把书打印出来。这样一年下来,我在买书上只花了50美金(默默乘7后还是很贵!!)。
 
 
 
    图书馆和科研也紧密相关。在上学期的chinese foreign policies(中国外交政策)和workshop of East Asian historiography(东亚历史编撰)课上,老师都请了相关图书管理员,来课堂介绍如何利用图书馆查找相关学习资料。写论文时找不到书或者不知道如何下手找资料,我们也会毫不客气地去图书管理员的office hours骚扰他们。这里的图书管理员基本都有博士学位,在某些学科上都是或多或少的专家。每次问他们找一本书,他们会将整个领域的资料都帮你一网打尽,然后再提供其他相关领域让你去看。这让我不禁对比国内的图书管理员,很多是学校领导或老师的亲戚,图书馆里说话声音最大的是他们,有问题咨询时基本一副臭脸,让人望而生畏。
 
 
 
    哥大的图书馆藏书量在全美算是数一数二的了,但即使这样,依然难免有疏漏,于是图书馆还有一项功能就是向校外借书。全美常青藤盟校的图书馆资源是共享的,我们使用inter-library loan或者borrow direct系统就可以借到。哥大还和纽约的其他机构,包括学校,博物馆和政府机构都有合作,只要学生需要从这些机构寻求资源,在学校网站上提交一个简单的申请,学校就会负责去借到,通常在1周内会到达学生手上。
 
 
 
    图书馆的环境也是吸引人的地方。哥大的建筑都是古典式的,图书馆各处都有风格各异的雕塑,油画和装饰品。这些东西大都是往届校友捐助的,物品的某处会写上他们的班级和年份,以及对学校的感谢词,很有历史的厚重感。此外,图书馆里面不是一味的书籍和自习室,很多图书馆都设有咖啡屋,学习累了,去那里坐一坐,和同学朋友聊聊天,或者躺在沙发上小寐一下,都是很惬意的事情。就算是自习室处,也会有一些颜色各异的纸牌,告诉你在此处你可以做什么事情:譬如红色纸牌是最严厉的,意味着不许带饮料和食物,手机也不能开;黄色是不能有食物,饮料要用spill-proof 杯(防漏水杯,也就是要有杯盖)装起来,手机不能开;绿色和蓝色就更轻松,通常可以带食物吃,打手机时小声就好。在图书馆里经常看到同学们把衣服和书包都摊在地上(地上通常都铺有地毯),然后旁边放上薯片和咖啡,边吃边看书或打字,很是闲适。冬天时更有趣,图书馆的暖气通常很足,不少同学一进图书馆就开始脱衣服和裤子,脱到吊带和短裤,然后自习,出门再一一穿上。我是还没有办法这样做了,不过那些吃奶酪牛肉长大的老美是可以的。哈哈。
 
 
 
    美国高校的图书馆藏书量是评判这个学校综合实力和排名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每个学校都会花很大的气力和金钱在上面。当然,真正让学生对图书馆产生无尽的依赖和依恋的,并不是简单的藏书,而是它有效和落到实处的机制。回想起国内的图书馆来,他们好像对禁止学生穿拖鞋和吊带进图书馆这件事,比其他的事情更加在乎和热心呢。呵呵
 
 
   
       欢迎对留学有兴趣的家长和同学通过通过以下方式咨询我们:
       网址:www.jqjy.com.cn   
       汉口QQ:739937021 / 1848691467      
       武昌QQ:1563070754 / 2531242121 汉口TEL:027-85715150 / 85715889     
       武昌TEL:027-59706806/59706821
       手机:13517278072(王老师)/ 15807162820 (简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