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留学热线 027-87258973
留学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留学新闻

出国留学后养成的三大病症,你有吗

2018-07-17 18:33 作者:admin 浏览:

留学回国后有不少留学生在检讨自己的坏毛病,这些坏毛病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大病症:出手阔绰,“视金钱为粪土”

第二大病症:优越感强烈,自我定位不清晰

第三大病症:见多识广以后,没有变得谦逊,而是变得贪心

本文中帮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评论,话不多说,快来看看这些毛病你有没有吧!

 

第一大病症:出手阔绰,“视金钱为粪土”

匿名网友:

看着周围人出手阔绰、不为金钱所累的生活,常误以为自己也有这样选择的权利。对于不挣钱的学生来说,消费水平、或者说渴望达到的消费水平超出了自己家庭能负担的地步,算是个坏毛病。

最让我感到抱歉的是,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流露出对高消费的向往,而这常让父母感觉到压力。「爸爸妈妈的能力有限,只能给你提供这样的条件了」,听到这样的话时,我更是会自责,自责自己认为家庭理应提供这样的条件,自责自己常常不知感恩只知索取,自责自己让爱的人伤心。

这真是个坏毛病。

 

ZTang:

有些人会受到周围不愁钱的人的影响,学会以各种各样「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生活质量」等名义去掩盖过度消费父母金钱的事实。想学做饭,就用家里的钱买了上百刀全套厨具餐具,但不到半年就全变成了摆设。嘴上说着开拓视野,每个周末假期都气势浩荡地走南闯北,机票租车住酒店,从来不带打预算。为了更新个人的形象,每学期的衣橱不得有雷同,潮流风衣和新款名鞋一样都不能少。为了全面发展,一学期overload三节兴趣课,让父母掏钱多买学分。为了充斥自己的书柜,所有课本必须全新正版,不要二手,选读书目一应俱全。MacBook,iPad等学习设备也要全面保障,每学期买数不清的笔记本和文具。每年订阅的报刊杂志英文读物都堆在信箱。几百美刀的健身卡,星巴克会员什么的都不是事儿。

在经济不独立的情况下无意中过分地追求自己的生活质量,嘴上说着「留学生活就是要过得丰富」,但没有一件事情踏踏实实能做好。心里想着「我买的东西都是必需品」,但没有一样东西是离开了就不能活的。口头挂着「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但丝毫不在意独立的大旗背后是一座父母堆砌起来的金山。

 

Elodin:

有一种留学病,常见于本科留学生以及部分MBA以及高中留学生,常见症状就是无法正视和承认自己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为自己带来的巨大优势,把自己所享受到的优质生活和教育视作中国的常态,总觉得自己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自己起点比别人高是别人太蠢太懒。这类患者通常会以精英自诩,面对条件不及自己的同龄人时喜欢想当然地鄙视人家,在审视大众的苦难时往往缺乏同情心,偶尔还会嘲讽后者本身不够努力不够聪明。

 

 

第二大病症:优越感强烈,自我定位不清晰

匿名网友:

留学后,大概是患上了容易感动自己的矫情病。拼了一个家具就觉得自己女汉子了,赶作业就觉得自己为学习付出很多了。这些难道不是生活本来的模样么?不想赶作业怎么办?不想写论文怎么办?

最可怕的是,留学生们总是大言不惭地说「我很独立」,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很少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给自足。

 

FH李:

我从初中毕业就在美国了,这么多年听过最烦的就是有人说:“留学的最大意义就是我知道以后把我丢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我都可以自己独立生活”, 这鬼话纯属无知幼稚的盲目自信。你所谓的世界是北欧小镇、美国乡村这种貌似荒郊但是人性水平特别高的地方吧?你你以为所谓的孤独就是国内看春晚的时候你看不到吧?你所谓的独立就是自己会把零钱换成钢镚丢到洗衣机里转动开关的把手吧?

我觉得很多留学的人特别喜欢利用留学这事儿给自己披上一件悲怆而华贵的外衣,好像自己经历了大风大浪从此就理应享受高人一等的生活。我只能说,别感动自己了,大多数人在国内的生活一样经历过极度的孤独、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适应新生活的过程。

 

Susana Zhang:

我刚出来那阵觉得自己老牛逼,老优越了,特爱晒照片,时时刻刻更新状态,也会犯矫情病,自己干了点鸡毛蒜皮的事,理解了所谓有些深度的理论,就被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力感动了。

经过几年后发现自己其实学的东西根本不算什么,英语能力也没有什么很大的提升,其他方面的才能甚至努力程度也比不上国内优秀的大学生,就开始冷静下来反思自己,觉得所谓留学出国其实并没有给自己贴多少金,反倒添了不少让人反感的毛病。这样一想,这优越感和矫情病就自行痊愈了,自己也越发觉得应该更加努力提升自己才是。

经历这几年,我体会到人始终还是谦虚自省一些会比较好吧,这样进步的空间才会大。而这点对留学生而言,是尤其重要的。

Lyrikos::

大家提到的“特别容易被自己感动”的病我也有过,并且伴随“泪点奇低”“老觉着委屈”等并发症, 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快要到学期末各种assignment各种due的时候,每完成一个就觉得多少应该慰劳一下自己,吃点好的休息一下才能进行下一科。

 

 

第三大病症:见多识广以后,没有变得谦逊,而是变得贪心

陈小圆:既拿着中式家长的经济支持,又想要西式家长的民主放任。

晓凌:一个很典型的留学病,就是既要欧美的好山好水好快活,又觉得自己必须能在国内风生水起指点江山。

我一直觉得,选择回来报效祖国还是选择移民,都是个人的事情,这个决策过程可能非常漫长、摇摆不定,且受到家庭、机缘和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但无论最后选择了哪个,你都得知道人不能两头的好处都占着。你可以在北美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间做个安静的高级技术人员,远离那些你讨厌的污染、人际关系和七姑八姨,但你不能有一天回心转意了,转身踏上祖国的热土,就指望家乡人民把你奉若上宾,做起事业来如臂使指。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五常,有从未中断的起码四千年的具备行政架构的文明以及十三亿人口——即使把历史往回拨六七十年这都是个人才济济、毋庸置疑的大国,何况她如今已经切实地走在成为强国的路上;你希望自己读了个肯尼迪政府学院或者哥伦比亚法学院就一步踏进国家精英的行列自然而然地高出“土鳖们”一头,对不起,出门左转是格鲁吉亚,非洲诸国,南太平洋诸岛。在这些人才和体量都有限的国家,留学才是一条踏入国家精英层面的捷径;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与你同等层次同等能力的人才永远太多,留学在多数时候只不过是在你的阶层和能力范围之内选择的一条利弊有所不同的生活路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