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中,有一位温州妈妈急匆匆地找到报社,找到我。她说儿子在美国高中没法读下去了,急需帮助。她带来了一摞材料,把孩子在美国读书遇到的窘况写得清清楚楚。看着这些孩子口述,妈妈记录的文字,就算是陌生人也会觉得惊心动魄,担心不已:孩子提到寄宿家庭主人不友好,和同住的其他国家留学生无法相处。当对方进行挑衅时,这孩子一气之下,写了一张带有侮辱语言的纸条,塞进人家的房间。正是这个冲动的举动,给他带来了被动,对方不仅喊来了警察,也惊动了学校,学校甚至动了劝退他的念头。
十八九岁的孩子,着实慌了,不断地给父母打来越洋电话,提出要回家。他还跑到了机场,请求父母同意他马上回国。纵使口袋里的钱再多,这位温州妈妈也没了主意,她哭着求儿子给她一些时间,再提回国的事。
“主要是考虑到他回国已经跟不上国内的学习进度了,而且当时已经花费了这么大一笔留学费用,也不是说走就走的。”捧着孩子的厚厚一本口述笔记,妈妈请求我给一个建议,或者再找找当时给孩子办出去的留学公司,让他们帮帮忙。
因为要给出一个建议,所以我和这位家长聊了很长时间,得知孩子在国内时成绩一般,实在无法在国内升到好学校,才动了留学念头,进而出发去美国的。其实,在我看来,这是最可怕的一种留学。孩子的心智还很低,在父母的呵护和金钱的保护之下成长,他不知道如何去学,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更不用说语言能力还处在薄弱阶段。
谈得越深,发现问题很多很可怕。比如孩子留学前没有在国外游历过,并不了解老外的文化,也不知道老外的忌讳。初到美国,他常常把自己锁在屋内。寄宿家庭的主人的确不那么友好,但孩子不想办法化解反而喜欢对着干,彼此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僵化。
就好比主客场的关系,博弈也是要讲方式方法的,光用蛮横去解决,这个孩子吃了苦头,无比苦涩。
当然,我还是帮这位家长联系了一家出国留学公司,为孩子打通了一些海外关系。至少不让他被警察带走,让学校给一次机会。遗憾的是,几个月以后,妈妈打来电话说,孩子实在觉得后怕,在美国呆不住回国了。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留学不是人人“玩”得起的,年龄和阅历也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进入了别人的国家,首先要遵守和尊重他国的法律,更要了解他们的各种习惯,这是起码的道理。当然,你最好能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用自己的前程去赌一口气,那真是太傻太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