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留学热线 027-87258973
留学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留学新闻

普林斯顿面试官:为排名而来的一律给“x”

2014-04-30 15:41 作者:admin 浏览:
今年,普林斯顿大学在中国区的录取创下新低,北京地区录取率不足3%,硬件条件达标的中国“学霸”们大多“折”在了面试上.Nini Suet,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区校友面试委员会的北京总负责人,对于申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面试关,她有诸多心得不吝分享。
 
面试官的角色
不像国内大学会给评分因素设定权重,美国的学校不设置固定的招生比率,他们选择学生“没有一个formula(准则)”可言。
 
“就像找老公一样,你在网上看觉得不错,但见了面却不是那么回事儿,这种感觉是校友面试官需要帮学校去做的一个assessment(评估)。”
 
面试结束后,面试官通常会针对申请者的表现写报告。它一般会述及对申请者的评估意见,然后“根据学校给的一些要求去回答问题,最后做出一个决定—到底这个人是非常好,还是OK,或者是不行。”当招生办公室查阅学生的申请材料时,报告会是个有效的参考。
 
北京录取率不足3%
常青藤名校的一大特点是低录取率,2014年,普林斯顿的新生录取率是7.28%,这是针对全球而言;至于中国区,局部来看,“北京,录取率不足3%;广东地区,今年录取率为0”。
 
普林斯顿的招生门槛,与其他的藤校差不太多。除了作为基础入门条件的良好成绩,那些拥有“发自内心的兴趣点”及持之以恒的韧性、具备定位清晰的自我认知等可贵品质的人,往往更易得到藤校的认可。
 
最近的一则“中国男生爱吃泡面上美国名校”的新闻吸引了众多关注,人们惊讶的不是这位男生爱吃泡面的癖好,而是美国名校缘何因此对其伸出橄榄枝。
 
对于这一事件,Nini做出了自己的解读。她表示,该名男生之所以被录取,“跟泡面没什么关系,关键在于他真正的兴趣点是什么。泡面只是这种爱好的一个载体,它可以是咖啡,可以是任何东西,只不过他的兴趣点就在那里。他的热爱,其实反映了这孩子的内心,反映了他的执着。”
 
一些中国学生参加活动,并非出于个人兴趣,更多是为了拿到offer。Nini谈到,“那些中国孩子去乡下,假装是做义工呆一个学期才回来。他讲故事,一听就知道是假的。这种东西是编不出来的,你永远不可能用一次两次这种经历掩盖过去。”
 
缺乏自我认知,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的通病,也是多数申请者被普林拒之门外的要因。对自己、对社会没有任何概念,“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可能被录取的”。
 
为排名而来的一律给“x”
“有一个申请者我挺喜欢的,她就是一个非常独立,而且非常有自己看法的小姑娘。”这位女生的英语口语十分地道,“她尽管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但闭上眼睛你会觉得是跟一个美国人在对话。”强悍的英语表达能力,令Nini对该女生大为赞赏。
 
“她给一些西方媒体做过小记者。”除此以外,打动Nini的还有该女生对戏剧的执着。她参加学校的戏剧团,出演英文剧,而后“全国去巡演,全世界去巡演,去了法国、美国和英国”。
 
在和这位女生的交流中,Nini感觉她的故事是非常可信的,“不是编出来的,而且真的是她发自内心的一个爱好”。她给面试官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能带给普林我在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而我希望利用普林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来进一步完善自己。
 
身为面试官,Nini特别欢喜能看到学生和学校彼此契合的双赢局面:“你能感觉到她能给他普林带来很多东西,同时普林也有能力把她塑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这是最好的。”
 
不过,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的,甚至,有一些申请者的行为让面试官反感。
 
Nini称,她个人最反感不真实的孩子。“他们太急于去让你觉得他很厉害,就是他很明显、很笨拙地去说一些事情,但其实反而不是很真实”。对于这样的申请者,她一方面甚为反感,另一方面亦觉得其可怜,“其实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你只要看到自己的优秀点,把它表现出来就好了”。
还有一种行为也让她十分讨厌。“我会问他为什么要来普林斯顿,他说:因为普林斯顿的排名很高。这种孩子我一律给‘x’。”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普林斯顿,那我何必收你呢?打个比方,如果我问你嫁给我吧,理由呢?因为你们家有钱。他给了一个(类似这样的)特别奇怪的理由。”
 
以面试官的角度来看,为了排名而来普林斯顿,“这完全就是一个很差的回答,而且一看就是没有做research(调研)”。在担任面试官的多年经历中,Nini看到过很多这样的申请者,“完全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种孩子不管去哪里,最后都会很迷惑,因为他去了以后,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